中国故事丨非遗也“青春”:潜心纸鸢的“追风人”

2023-06-23 17:01:24 来源:新华社

“饰素纸以成鸟,像飞鸢之戾空”。古代人把风筝叫做“纸鸢”,放飞纸鸢也是端午习俗之一。端午时节的天津海河之畔,晴空中数只风筝身姿灵动。人们逐风引线,如同放飞美好的希冀与祝愿。

中国是风筝的故乡,风筝制作历史悠久。在天津,提起风筝匠人,叫得响的当属百年世家“风筝魏”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“风筝魏”制作技艺,以造型多变、彩绘逼真、飞行平稳闻名,被誉为天津工艺美术品“三绝”之一。如今,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不断完善,这只盘旋于津城上空的纸鸢正迎风展翼,飞向更加广阔的舞台。

在天津市鼓楼附近,“风筝魏”第五代传承人魏博文在放飞风筝。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

逐风扬筝任平生

碧瓦红砖、雕梁画栋,沿着位于城区正中的鼓楼漫步探寻,挂有“长清斋魏记风筝”牌匾的小屋就隐身于街侧一家书画城内。

活灵活现的雄鹰孔雀、精描细绘的仙娥牧童……走进素雅的工作室,墙上挂满各式各样的风筝艺术品,“风筝魏”第四代“掌门”魏国秋正静静伏在桌前,专注地描绘风筝图样。

魏国秋正在“风筝魏”工作室内工作。新华社记者 刘惟真 摄

“风筝魏”创始人魏元泰出生于木匠家庭,16岁时,父亲将他送到天福斋扎彩铺学手艺。魏元泰在风筝制作方面显示出极高天赋,慕名而来的顾客越来越多。1892年,魏元泰自立门户,创立“长清斋魏记扎彩铺”,“魏记风筝”自此扎下了根。

从擅长彩绘的第二代传承人魏慎行、“改良筋骨”的第三代传承人魏永昌,到让风筝与时代共舞的魏国秋与儿子魏博文,魏家五代匠人代代相承,始终坚定地逐风而行。

“做好风筝既要下苦功琢磨,更得耐得住寂寞。”魏国秋说,能够从小沉浸在热爱的事业里是自己的幸运,“认准风筝,这辈子就做这一件事了。”

“风筝魏”工作室内展出的部分精美风筝作品。新华社记者 刘惟真 摄

风骨未改添新能

风筝讲究“扎糊绘放”,骨架就如同风筝的“灵魂”。诞生于天津的“风筝魏”骨架制法独特,采用打眼扣榫结构,扎制完成后“不见一针一线”,虽然身量轻巧,但严丝合缝、不易松动。

百年来,魏家代代匠人苦练基本功,传承守护着“家族绝技”。由于劈削竹料时,大拇指需要长时间抵住美工刀背,还要根据风筝形态烤制骨架,魏国秋的双手磨出老茧,右手拇指甚至可以大幅度向后弯曲。

大学毕业后,魏国秋的儿子魏博文回到家乡,跟父亲学习风筝制作技艺。最初“入行”时,魏博文的“训练日程”近乎严苛,每天要花数小时练习毛笔勾线。工作室内,单是他练笔的画稿就攒了厚厚一叠。

魏博文说,自己平时好热闹,可一旦拿起风筝,却能平心静气、精益求精,在桌前劈竹勾线,一坐就是八九个小时。

不过,要跟上时代的步伐,非遗文化既得守正更要创新。为了让老技艺走近年轻人,父子二人常到各地美术馆、展览馆学习观摩,获取艺术灵感,也通过与同行、爱好者的探讨交流寻求突破。

在“风筝魏”工作室,摆放着不少仅有十几厘米甚至几厘米长的“迷你风筝”,其中几只燕形墨绘柔似无骨,托在手上几乎感觉不到重量。魏国秋一扬手,风筝在屋内应声飞起,栩栩如生。

在天津市鼓楼附近的工作室里,魏博文在展示一只造型精美的迷你风筝。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

魏博文说,这正是近年来父子俩为“上班族”设计制作的“室内版风筝”,由于能够引线推转,动作形似太极,因此也被称为“太极风筝”,一经推出,就受到不少粉丝的欢迎。

除此之外,29岁的魏博文还充分发挥青年人的创新优势,与一些知名IP、游戏公司合作,以年轻人熟知的动画人物、游戏角色为原型,设计制作“钢铁侠风筝”等“定制版”“联名款”,不断拓展风筝彩绘的范围。

“联名合作为爱好不同的新生代青年提供了对话的桥梁。”魏博文说。不少年轻人借此机会“跨界”认识了“风筝魏”,也开始爱上风筝制作技艺,让传统非遗文化拥有了全新的传承契机。

凭风借力续传承

魏国秋说,放风筝是中国的传统民俗,风筝亦是追求美好、祈求幸福的中华文化符号。“大展宏图”“八仙过海”“百鸟朝凤”“松鹤延年”……“风筝魏”的每件作品,都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。

不让非遗成为“遗失的美好”,最重要的是要让文化瑰宝“活起来”,激发人们保护传承的意识与热情。为此,魏家父子一有时间就走进校园讲风筝、做风筝,向学生们展示非遗技艺,引领大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
“几个月前到西安授课实践时,有的小朋友抱住我不肯放手,一定要和我再放一会儿风筝。”魏博文回忆道,孩子们对风筝的热情与喜爱给自己带来莫大动力。

近年来,“风筝魏”逐步走出国门、走向海外。父子二人曾多次受邀前往美国、英国、马来西亚等地参展,带去的风筝展品总是被一抢而空。还有不少海外友人专程来到天津,希望与“风筝魏”进行艺术交流与文化合作。

魏国秋(右)、魏博文父子正在探讨风筝制作技艺。新华社记者 刘惟真 摄

“风筝魏”的发展是中国传承保护非遗文化的缩影。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王晨阳介绍,截至目前,中国有43个非遗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、名册,位居世界第一。“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框架下,我们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制度,为国际非遗保护提供了中国经验、贡献了中国智慧。”

“风筝不仅是我们的传家宝,更是中国非遗文化的组成部分。”魏博文说,自己将与父亲一同继续发扬传统技艺,推动非遗文化融入现代生活,让“风筝魏”飞得更高更远。

总策划:赵丹平、顾钱江

策划:卫铁民

监制:闵捷

记者:刘惟真、宋瑞

视频制作:杨子春、郝杰

编辑:朱昊晨

新华社对外部

新华社天津分社

联合制作

中国故事工作坊出品

上一篇:

消息称未来 2 年 E3 线下游戏展已取消,官方回应尚未决定

下一篇:

消息称未来 2 年 E3 线下游戏展已取消,官方回应尚未决定

推荐阅读